Class: TencentCloud::Apigateway::V20180808::DescribeLogSearchResponse
- Inherits:
-
Common::AbstractModel
- Object
- Common::AbstractModel
- TencentCloud::Apigateway::V20180808::DescribeLogSearchResponse
- Defined in:
- lib/v20180808/models.rb
Overview
DescribeLogSearch返回参数结构体
Instance Attribute Summary collapse
-
#ConText ⇒ Object
说明: app_id: 用户 ID。 env_name:环境名称。 service_id: 服务 ID。 http_host: 域名。 api_id: API 的 ID。 uri:请求的路径。 scheme: HTTP/HTTPS 协议。 rsp_st: 请求响应状态码。 ups_st: 后端业务服务器的响应状态码(如果请求透传到后端,改变量不为空。如果请求在 APIGW 就被拦截了,那么该变量显示为 -)。 cip: 客户端 IP。 uip: 后端业务服务(upstream)的 IP。 vip: 请求访问的 VIP。 rsp_len: 响应长度。 req_len: 请求长度。 req_t: 请求响应的总时间。 ups_rsp_t: 后端响应的总时间(apigw 建立连接到接收到后端响应的时间)。 ups_conn_t: 与后端业务服务器连接建立成功时间。 ups_head_t:后端响应的头部到达时间。 err_msg: 错误信息。 tcp_rtt: 客户端 TCP 连接信息,RTT(Round Trip Time)由三部分组成:链路的传播时间(propagation delay)、末端系统的处理时间、路由器缓存中的排队和处理时间(queuing delay)。 req_id:请求id。.
-
#LogSet ⇒ Object
说明: app_id: 用户 ID。 env_name:环境名称。 service_id: 服务 ID。 http_host: 域名。 api_id: API 的 ID。 uri:请求的路径。 scheme: HTTP/HTTPS 协议。 rsp_st: 请求响应状态码。 ups_st: 后端业务服务器的响应状态码(如果请求透传到后端,改变量不为空。如果请求在 APIGW 就被拦截了,那么该变量显示为 -)。 cip: 客户端 IP。 uip: 后端业务服务(upstream)的 IP。 vip: 请求访问的 VIP。 rsp_len: 响应长度。 req_len: 请求长度。 req_t: 请求响应的总时间。 ups_rsp_t: 后端响应的总时间(apigw 建立连接到接收到后端响应的时间)。 ups_conn_t: 与后端业务服务器连接建立成功时间。 ups_head_t:后端响应的头部到达时间。 err_msg: 错误信息。 tcp_rtt: 客户端 TCP 连接信息,RTT(Round Trip Time)由三部分组成:链路的传播时间(propagation delay)、末端系统的处理时间、路由器缓存中的排队和处理时间(queuing delay)。 req_id:请求id。.
-
#RequestId ⇒ Object
说明: app_id: 用户 ID。 env_name:环境名称。 service_id: 服务 ID。 http_host: 域名。 api_id: API 的 ID。 uri:请求的路径。 scheme: HTTP/HTTPS 协议。 rsp_st: 请求响应状态码。 ups_st: 后端业务服务器的响应状态码(如果请求透传到后端,改变量不为空。如果请求在 APIGW 就被拦截了,那么该变量显示为 -)。 cip: 客户端 IP。 uip: 后端业务服务(upstream)的 IP。 vip: 请求访问的 VIP。 rsp_len: 响应长度。 req_len: 请求长度。 req_t: 请求响应的总时间。 ups_rsp_t: 后端响应的总时间(apigw 建立连接到接收到后端响应的时间)。 ups_conn_t: 与后端业务服务器连接建立成功时间。 ups_head_t:后端响应的头部到达时间。 err_msg: 错误信息。 tcp_rtt: 客户端 TCP 连接信息,RTT(Round Trip Time)由三部分组成:链路的传播时间(propagation delay)、末端系统的处理时间、路由器缓存中的排队和处理时间(queuing delay)。 req_id:请求id。.
-
#TotalCount ⇒ Object
说明: app_id: 用户 ID。 env_name:环境名称。 service_id: 服务 ID。 http_host: 域名。 api_id: API 的 ID。 uri:请求的路径。 scheme: HTTP/HTTPS 协议。 rsp_st: 请求响应状态码。 ups_st: 后端业务服务器的响应状态码(如果请求透传到后端,改变量不为空。如果请求在 APIGW 就被拦截了,那么该变量显示为 -)。 cip: 客户端 IP。 uip: 后端业务服务(upstream)的 IP。 vip: 请求访问的 VIP。 rsp_len: 响应长度。 req_len: 请求长度。 req_t: 请求响应的总时间。 ups_rsp_t: 后端响应的总时间(apigw 建立连接到接收到后端响应的时间)。 ups_conn_t: 与后端业务服务器连接建立成功时间。 ups_head_t:后端响应的头部到达时间。 err_msg: 错误信息。 tcp_rtt: 客户端 TCP 连接信息,RTT(Round Trip Time)由三部分组成:链路的传播时间(propagation delay)、末端系统的处理时间、路由器缓存中的排队和处理时间(queuing delay)。 req_id:请求id。.
Instance Method Summary collapse
- #deserialize(params) ⇒ Object
-
#initialize(context = nil, logset = nil, totalcount = nil, requestid = nil) ⇒ DescribeLogSearchResponse
constructor
A new instance of DescribeLogSearchResponse.
Constructor Details
#initialize(context = nil, logset = nil, totalcount = nil, requestid = nil) ⇒ DescribeLogSearchResponse
Returns a new instance of DescribeLogSearchResponse.
4778 4779 4780 4781 4782 4783 |
# File 'lib/v20180808/models.rb', line 4778 def initialize(context=nil, logset=nil, totalcount=nil, requestid=nil) @ConText = context @LogSet = logset @TotalCount = totalcount @RequestId = requestid end |
Instance Attribute Details
#ConText ⇒ Object
说明:app_id: 用户 ID。env_name:环境名称。service_id: 服务 ID。http_host: 域名。api_id: API 的 ID。uri:请求的路径。scheme: HTTP/HTTPS 协议。rsp_st: 请求响应状态码。ups_st: 后端业务服务器的响应状态码(如果请求透传到后端,改变量不为空。如果请求在 APIGW 就被拦截了,那么该变量显示为 -)。cip: 客户端 IP。uip: 后端业务服务(upstream)的 IP。vip: 请求访问的 VIP。rsp_len: 响应长度。req_len: 请求长度。req_t: 请求响应的总时间。ups_rsp_t: 后端响应的总时间(apigw 建立连接到接收到后端响应的时间)。ups_conn_t: 与后端业务服务器连接建立成功时间。ups_head_t:后端响应的头部到达时间。err_msg: 错误信息。tcp_rtt: 客户端 TCP 连接信息,RTT(Round Trip Time)由三部分组成:链路的传播时间(propagation delay)、末端系统的处理时间、路由器缓存中的排队和处理时间(queuing delay)。req_id:请求id。
4776 4777 4778 |
# File 'lib/v20180808/models.rb', line 4776 def ConText @ConText end |
#LogSet ⇒ Object
说明:app_id: 用户 ID。env_name:环境名称。service_id: 服务 ID。http_host: 域名。api_id: API 的 ID。uri:请求的路径。scheme: HTTP/HTTPS 协议。rsp_st: 请求响应状态码。ups_st: 后端业务服务器的响应状态码(如果请求透传到后端,改变量不为空。如果请求在 APIGW 就被拦截了,那么该变量显示为 -)。cip: 客户端 IP。uip: 后端业务服务(upstream)的 IP。vip: 请求访问的 VIP。rsp_len: 响应长度。req_len: 请求长度。req_t: 请求响应的总时间。ups_rsp_t: 后端响应的总时间(apigw 建立连接到接收到后端响应的时间)。ups_conn_t: 与后端业务服务器连接建立成功时间。ups_head_t:后端响应的头部到达时间。err_msg: 错误信息。tcp_rtt: 客户端 TCP 连接信息,RTT(Round Trip Time)由三部分组成:链路的传播时间(propagation delay)、末端系统的处理时间、路由器缓存中的排队和处理时间(queuing delay)。req_id:请求id。
4776 4777 4778 |
# File 'lib/v20180808/models.rb', line 4776 def LogSet @LogSet end |
#RequestId ⇒ Object
说明:app_id: 用户 ID。env_name:环境名称。service_id: 服务 ID。http_host: 域名。api_id: API 的 ID。uri:请求的路径。scheme: HTTP/HTTPS 协议。rsp_st: 请求响应状态码。ups_st: 后端业务服务器的响应状态码(如果请求透传到后端,改变量不为空。如果请求在 APIGW 就被拦截了,那么该变量显示为 -)。cip: 客户端 IP。uip: 后端业务服务(upstream)的 IP。vip: 请求访问的 VIP。rsp_len: 响应长度。req_len: 请求长度。req_t: 请求响应的总时间。ups_rsp_t: 后端响应的总时间(apigw 建立连接到接收到后端响应的时间)。ups_conn_t: 与后端业务服务器连接建立成功时间。ups_head_t:后端响应的头部到达时间。err_msg: 错误信息。tcp_rtt: 客户端 TCP 连接信息,RTT(Round Trip Time)由三部分组成:链路的传播时间(propagation delay)、末端系统的处理时间、路由器缓存中的排队和处理时间(queuing delay)。req_id:请求id。
4776 4777 4778 |
# File 'lib/v20180808/models.rb', line 4776 def RequestId @RequestId end |
#TotalCount ⇒ Object
说明:app_id: 用户 ID。env_name:环境名称。service_id: 服务 ID。http_host: 域名。api_id: API 的 ID。uri:请求的路径。scheme: HTTP/HTTPS 协议。rsp_st: 请求响应状态码。ups_st: 后端业务服务器的响应状态码(如果请求透传到后端,改变量不为空。如果请求在 APIGW 就被拦截了,那么该变量显示为 -)。cip: 客户端 IP。uip: 后端业务服务(upstream)的 IP。vip: 请求访问的 VIP。rsp_len: 响应长度。req_len: 请求长度。req_t: 请求响应的总时间。ups_rsp_t: 后端响应的总时间(apigw 建立连接到接收到后端响应的时间)。ups_conn_t: 与后端业务服务器连接建立成功时间。ups_head_t:后端响应的头部到达时间。err_msg: 错误信息。tcp_rtt: 客户端 TCP 连接信息,RTT(Round Trip Time)由三部分组成:链路的传播时间(propagation delay)、末端系统的处理时间、路由器缓存中的排队和处理时间(queuing delay)。req_id:请求id。
4776 4777 4778 |
# File 'lib/v20180808/models.rb', line 4776 def TotalCount @TotalCount end |
Instance Method Details
#deserialize(params) ⇒ Object
4785 4786 4787 4788 4789 4790 |
# File 'lib/v20180808/models.rb', line 4785 def deserialize(params) @ConText = params['ConText'] @LogSet = params['LogSet'] @TotalCount = params['TotalCount'] @RequestId = params['RequestId'] end |